相关栏目
    院系热点

    创新创业教育概况

    字体大小:

    根据“大众创业、万众创新”国家发展战略,我校创新创业教育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,把双创教育全方位、全过程融入培养环节,以培养提升学生双创意识、双创思维、双创精神和双创能力为目标,组建创新创业学院,构建教学、科研、学工、社团、就业五位一体的协同配合机制,打造课程教育、学科竞赛、创新训练、创业孵化、社会资源等五大平台,形成了以课堂教学、实践教学、自主学习、社团活动和文化引领融为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。

    一、构建创新创业协同机制

    (一)构建教学支撑体系。以应用型转型为引领,对接行业企业,做好人才培养顶层设计,注重将传统学科专业与新一轮科技革命结合起来,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,打通创新创业人才成长瓶颈。深入实施课堂革命,按照职业岗位标准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,整合优化课程体系,改进教学方式和考核方法,将培养创新思维、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融入课程教学各环节。

    (二)强化科研支撑体系。推动科学研究,严格项目过程管理,注重科研反哺教学,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,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。依托科研项目、博士团队工作室、社会服务工作室等载体,把学生参与工作室、项目研究情况纳入项目申报结题评审条件,吸纳学生参与项目开发和研究,指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,提高创新创业教育实效性。将教师指导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纳入职称评定、年度考核、评优评先等荣誉体系,提高创新创业教育实效性。

    (三)完善学工支撑体系。制定《二级学院学生工作考核指标体系》《辅导员量化考核细则》等制度,强化辅导员对学生创新创业活动、学风建设、就业推荐等方面的指导、咨询、服务功能,让辅导员成为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领路人。按班级设立创新创业委员,纳入学生干部序列,配合教师、学生社团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。

    (四)拓展社团支撑体系。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学生社团活动中,重点依托创新创业协会、班级创新创业委员等,深入开展校园科技文化节、青年红色筑梦之旅、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等文化活动,精心组织“挑战杯”“攀登计划”“展翅计划”等活动,打造品牌社团和品牌活动,营造优良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,建立大学生自我教育、自我服务和自我发展的机制。

    (五)筑牢就业支撑体系。充分发挥校友会育人功能,邀请校友以自身创业就业经历和经验指导学生,用校友的优势资源帮扶学生开展创业就业活动,为毕业生择业创业增加更多的发展机会。继续组织好毕业生就业跟踪服务,听取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对学校人才培养工作建议,服务学校教学改革。

    二、搭建创新创业平台

    (一)打通课程教育平台。建设依次递进、有机衔接、多层次、立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群。面向全体学生,强化《创业基础》必修课程,开设《学科前沿》《科学研究方法》《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方法》《创新创业与创客思维》《批判性思维》等创新创业类选修课程,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、激发学生创新创业动力;面向有较强创新创业意愿和潜质的学生,举办创新创业大讲堂、双创精英训练营、创业沙龙、创业指导进校园等培训活动,实现学生与企业家、创业成功人士、专家教授、杰出校友等零距离沟通交流。

    (二)夯实学科竞赛平台。积极举办和参加各级各类科技创新、创意设计、创业计划等学科竞赛,秉承“学中做、做中学”的思路,把学科竞赛的要求融入到专业课程教学中,把学科竞赛打造成创新创业实践课,促进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、教学与科研服务的良性互动,形成“以赛促学、以赛促教、以赛促创”的学习氛围。2014—2019年,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活动中获得省级以上奖995项,其中国家级奖260项。制定了学分转换办法,对于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活动取得的成绩,例如,承担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,获得学科竞赛奖项,获批发明专利,公开发表论文,创办公司企业等活动,给予认定学分。

    (三)厚植创新训练平台。以项目为载体,由学生根据自己兴趣爱好,在教师的指导下,坚持“发现问题、分析问题、解决问题”的思路,自行组建团队,实行“自主选题、自主设计、自主管理”,开展创新研究、创业训练和创新实践,形成校、省、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体系。

    (四)打造创业孵化平台。成立众创空间,遴选优秀创业项目进入基地孵化,实行公司化实体运作,学校提供持续帮扶、全程指导、一站式服务,解决产品孵化、公司注册、法务、发展咨询、融资、税费减免、房租减免等创业难题,落实各项创业优惠政策和措施。

    (五)共建社会资源平台。推进双创工作向校外延伸,完善政、企、校三方合作机制。实行“柔性”引才计划,利用社会优势资源,聘请创业成功人士、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等作为创业导师,指导学生的创业实践。定期安排创业团队赴合作企业和创业园区交流学习。积极向企业推介优秀项目,让学生创意、创新、创业的梦想变成现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