各二级学院:
为响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,促进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应用与跨学科融合,激发师生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,搭建集技术交流、创新实践、科技成果转化为一体的实践平台,培养具有跨学科视野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,学校决定举办人工智能创新大赛,有关事项通知如下:
一、组织机构
主办:广州理工学院
承办:创新创业学院
协办:二级学院
二、参赛对象
全体在校生。
三、赛道设置
(一)技术创新赛道
目标:围绕人工智能的核心技术进行创新,包括但不限于深度学习、自然语言处理、计算机视觉、音视频识别与检索、大数据处理等领域。
项目类型:参赛者需自主确定课题题目,设计并实现具有创新性的技术方案。
(二)应用创新赛道
目标: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各行业领域的应用落地,包括但不限于智能制造、智能驾驶、智能安全、智能医疗、智能农业、智能建筑等。
项目类型:参赛者需结合具体应用场景,设计并实现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智能系统或解决方案。
(三)“人工智能+”赛道
目标:聚焦于人工智能与特定行业或领域的深度融合,如“人工智能+教育”“人工智能+金融”“人工智能+媒体与现代服务”等。
项目类型:参赛者需围绕特定主题,设计并实现具有行业针对性的智能系统或解决方案。
四、作品要求
(一)作品内容要求
1.创新性:作品应体现创新性和跨学科融合的特点,能够结合人工智能技术与其他领域的实际需求,提出新颖的解决方案或应用案例。
2.实用性:作品应具有实际应用价值或潜在应用前景,能够解决实际问题或改善现有状况,提升相关领域的效率、质量或用户体验。
3.跨学科性:鼓励文科与理工科学生联合组队,共同探索人工智能技术的跨学科应用。作品应明确展示跨学科合作的优势和成果。
4.完整性:作品应包括完整的项目介绍、技术方案(如适用)、调研报告、案例分析、设计方案、创意策划等内容,确保评审专家能够全面了解作品的技术水平、创新点及应用价值。
5.原创性:参赛作品必须为原创,严禁抄袭、剽窃他人成果。参赛者需保证对作品拥有完全的知识产权,并承担因作品侵权而产生的一切法律责任。
(二)作品形式要求
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下形式:
1.技术实现类:对于技术实现类作品,需提交完整的项目计划书、技术文档、源代码(如适用)、演示视频等材料。作品应展示清晰的技术实现路径、算法模型、数据处理方法等关键内容。
2.调研报告类:对于调研报告类作品,需提交详细的调研报告,包括研究背景、目的、方法、数据分析、结论及建议等内容。报告应基于充分的数据支持和深入的分析,提出有价值的见解和建议。
3.案例分析类:对于案例分析类作品,需选取具体案例进行深入剖析,展示人工智能技术在该案例中的应用效果、优势及潜在问题。案例分析应客观、全面,具有说服力和参考价值。
4.设计方案类:对于设计方案类作品,需提交详细的设计方案,包括设计理念、设计目标、设计过程、设计成果等内容。设计方案应创新性强,符合实际需求,具有可行性。
5.创意策划类:对于创意策划类作品,需提交创意策划书,阐述创意的灵感来源、实施路径、预期效果等内容。创意策划应新颖独特,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。
(三)提交材料要求
1.项目计划书、调研报告、案例分析、设计方案、创意策划书等,内容详实,格式规范,条理清晰。
2.演示材料:如视频、PPT等,用于展示作品的核心内容和技术亮点。演示材料应简洁明了,突出重点。视频分辨率为1920*1080,画幅为16:9,格式为mp4文件,大小不超过 50M。Word格式文件大小不超过10M,PPT及PDF格式文件大小不超过20M,篇幅不超过20页。效果图不少于3 张,格式为JPG、TIFF、PNG等图片格式,分辨率不低于1920*1080。
3.其他辅助材料:如测试报告、用户反馈、专利证书、获奖证明等相关材料,可作为附加材料提交,以增强作品的竞争力。
五、校赛奖励
本次大赛将设立一等奖、二等奖、三等奖,获奖团队将获得奖金和证书。
六、大赛安排
(一)时间安排
10月21日,报名截止。通过提交项目计划书、演示材料(视频、PPT等)进行初步筛选,评选出入围决赛的项目。
10月31日,公布决赛名单。
素质教育周,校赛决赛,入围决赛的团队需进行现场路演和答辩,由专家评审团进行综合评审,最终决出名次。
(二)报名形式
请参赛团队负责人登录网址:http://10.0.16.4:10000/sii-app,按网站提示进行报名并提交参赛作品。
七、其他
1.请各二级学院积极动员学生参与,并对参赛队提供指导和支持。
2.参赛者须仔细阅读并遵守本参赛作品要求及大赛其他相关规定。
3.请参赛学生及指导老师务必加入大赛交流群,QQ群号390284704,相关大赛信息将在群内发布。
广州理工学院办公室
2024年9月25日
地址:广州理工学院双创楼406、407室
电话:020-39729590
邮箱:thxycxcy@163.com